专业的植保无人机“飞手”需同时具备无人机操作知识和农业知识,懂农业的农户偏老龄化操作不来,会玩“飞机”的年轻人不懂农业或者对农业不感兴趣。
如何破解“飞手”短缺尴尬
随着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的试点推广,农户购买植保无人机的负担减轻了,那么如何提高无人机的利用效率,使其真正转化为田间地头实实在在的效益与价值?

椒江种粮大户杨灯某的合作社里有6台植保无人机。机器虽说是这两年才买的,但在买机器前,杨灯某先让自己90后的儿子及儿媳去考了无人机的“驾照”。
杨灯某认为,无人机飞防是未来植保的发展趋势。“操作无人机这种事情还是得让年轻人来,操作先学会,其他的可以慢慢摸索。”
除了培养接班人,为了提高合作社无人机的利用率,积极实现“飞出去”战略,杨灯某还选择将无人机托管给有飞行资质的服务机构,合作社对外承接农户的无人机飞防服务,对方除了派出专业无人机驾驶员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的同时,还负责无人机的检修、维护等。“去年,我们作业面积过万亩,不仅是水稻,还给松树打过药,有时候都忙不过来。”
农业植保相对应的飞手需求大,但随着近几年的发展,相配套的服务包括培训、维修、保险、租赁等也逐渐兴起。
如果您想加入无人机植保队伍
那就过来异能无人机学习植保无人机技术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