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农忙时节,这里“飞手”依然紧缺
来源: | 作者:enuav666 | 发布时间: 2018-03-17 | 233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春播一粒子,秋收万颗粮。眼下正值春耕春种时间,湖北荆门市乡村田间地头,开始农人和农机一同忙碌的场景。随着农机技术的进步,高大上的植保无人机也陆续飞上田头,助力农户春耕。

  据了解,植保无人机的横空出世,也让植保无人机“飞手”成为农业行业中最新兴的热手职业,农忙时节,他们月收入过万元,但人手依然非常紧缺。

  无人机植保“飞手”不好当

  与传统喷洒方式相比,无人机作业喷洒,农药浪费少、均匀度高、雾化好、效率高,具有高效、便捷、安全的特点,因此,近两年,无人机就陆续被飞手这一职业引进乡田。

  但植保无人机属于高科技产品,且具体操作使用存在一定技术难度,在缺少相应的使用培训情况下,普通农民很难自主准确操作与使用。相比其他农机使用,植保无人机更需要“专业”型的飞手。

  植保作业的对象是关于民生大计的农业,关系到大家舌尖上的安全,容不得半点大意,要懂得不仅仅是无人机的操作,还得精通农业知识,包括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害、药剂学常识、施药技术、作业规范等,要成为专业的“飞手”,农业知识与飞行技能同等重要。

  不同环境、不同农作物的植保技术要求都不一样,比如海边风速大,飞机速度要慢一点,相应的肥、药的浓度也调低一些。因为无人机植保行业属于新兴行业,因此在植保环节中,关于作业中用药量、用水量、飞行速度等诸多细节都要靠具体实践总结出相应规范的参数,以此来保障植保的质量,误喷、漏喷和多喷都将影响安全生产。

  不同于东北等地规模农业大片平整土地,一些南方城市规模农业生产环境复杂,农田中竖着电线杆的情况时常有之,复杂多变的实际作业环境,也给无人机植保作业带来较大的挑战。

  90后小伙王跃栋去年曾到福建山区某地为烟草进行植保作业,一到现场他就傻了眼。“田里都是电线杆,一块田里十几根都有的,密密麻麻像挂满了蜘蛛网。”王跃栋说,面对此类情况,只有操作前认真设计好方案,操作时细心再细心。

 农业植保“飞手”短缺

  记者采访了解到,很多农村地区无人机植保服务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,以及无人机植保“飞手”专业性要求高,且“飞手”短缺,尤其以有实战经验的专业型从业者更缺。

  在实际操作应用上,不乏有植保无人机既出现排队等候飞手的现象,也出现闲置现象。

  因为看中植保无人机的高效性,某临海种粮大户老郭前两年花了10多万元买一台机器。然而买的时候动心,用的时候糟心。早期机器功能不完善不好用,实际操作时不会用,如今这台无人机却成了闲置品。

  专业的植保无人机“飞手”需同时具备无人机操作知识和农业知识,懂农业的农户偏老龄化操作不来,会玩“飞机”的年轻人不懂农业或者对农业不感兴趣。

  如何破解“飞手”短缺尴尬

  随着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的试点推广,农户购买植保无人机的负担减轻了,那么如何提高无人机的利用效率,使其真正转化为田间地头实实在在的效益与价值?


  椒江种粮大户杨灯某的合作社里有6台植保无人机。机器虽说是这两年才买的,但在买机器前,杨灯先让自己90后的儿子及儿媳去考了无人机的“驾照”。

  杨灯认为,无人机飞防是未来植保的发展趋势。“操作无人机这种事情还是得让年轻人来,操作先学会,其他的可以慢慢摸索。”

  除了培养接班人,为了提高合作社无人机的利用率,积极实现“飞出去”战略,杨灯还选择将无人机托管给有飞行资质的服务机构,合作社对外承接农户的无人机飞防服务,对方除了派出专业无人机驾驶员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的同时,还负责无人机的检修、维护等。“去年,我们作业面积过万亩,不仅是水稻,还给松树打过药,有时候都忙不过来。”

 农业植保相对应的飞手需求大,但随着近几年的发展,相配套的服务包括培训、维修、保险、租赁等也逐渐兴起。

  

如果您想加入无人机植保队伍

那就过来异能无人机学习植保无人机技术吧~


WeChat code
Product Show
About Us

东莞市异能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,是一家集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培训和无人机 赛事于一体的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,公司业务包含三大领域!
Website Menu
News Cen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