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2010年开始,在中国的农资行业,出现了一个新的事物,植保无人机被发明了。无锡汉和发明了中国第一台植保无人机。在2010年,没有人能看到植保无人机会有今天的成就。
在我们的生活中,已经经历了很多变革。计算器的发明,算盘没有了,拖拉机代替了耕牛,收割机代替了镰刀。在过去的这些发明里,我们只是使用者。现在农业植保喷洒还是以背负式喷雾器为多,也许若干年后,背负式喷雾器只是一种回忆。实际上,今天这个节点我们所有从事无人机的人,都将是植保无人机的推动者,而不是仅仅参与其中。
植保无人机大致发展的五个阶段:
1,2010年—2012年,概念机阶段:这个阶段还是概念期,传播范围仅在行业内的小圈子里传播,并没有实际作业能力。这个阶段的飞机特点为,不能干活、不能赚钱。
2,2013年—2015年,演示机阶段:这个阶段飞机逐渐增多,农田里会经常看到飞机演示,作业能力偏弱。这个阶段的特点为,能干活、不能赚钱。
3,2016—2017,尝试应用阶段:这个阶段的飞机已经在农田里实际应用,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进入这个行业,行业模式和作业能力进一步得到验证。这个阶段的特点为,能干活、能赚钱。
4,2018—2020,批量应用阶段:这个阶段飞机已经具备赚钱的能力,商业模式和服务能力逐步成熟,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这个行业。这个阶段的特点为,能干活、能赚钱、规模化、专业化。
5,2021——广泛应用阶段:这个阶段,飞机已经完全被行业接受并不可取代,所有社会资源都知道无人机植保的用途,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,产业链相对成熟。这个阶段的特点为,规模化、专业化、社会化、金融化,行业进入成熟运作阶段。
一台植保无人机的价值到底有多大?直接体现在功能上就是一个会飞的喷洒工具,效率高、效果好。然而,一台水星一号,一年消化农药可以在30万以上,农药厂、农资渠道商可以运用机器,去消化农药。随着土地流转,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,过去农资原有渠道将面临新的变革和机会。
无人机如何得到发展与认同,取决于它的三大本质:
1、 喷洒效果一定要好于人工,它独特的风场结构,在作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风场,可以吹开作物,使受药更加均匀。
2、 喷洒效率一定要高于人工,甚至比地面的喷雾器要高,每天作业500亩的高效率,让在人工越来越短缺,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,得到了快速的推广;